首先,得明白一件事:个体工商户并不是不用交税。按照税法规定,个体工商户有两种常见的交税方式——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
1. 核定征收:就是税务部门根据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状况,用合理的方法算出他们该交多少税。核定征收又分定率和定额两种方式。用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工商户,在规定的开票额范围内确实可以享受免税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个体工商户都不用交税。
2. 查账征收:这种方式要求个体工商户根据自己的财务报表或者经营情况向税务部门申报营业额和利润,然后按规定交税。查账征收下的个体工商户需要按规定交增值税、附加税和个人所得税。
其次,个体工商户在税务上常犯一些错误,下面列出几个常见的误区,希望能帮到大家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1. 个体户不用记账
好多人觉得个体工商户不用记账,但其实,实行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是需要记账的。法律规定,搞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得按法律法规记账核算。虽然核定征收的个体户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不需要建账,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个体户都可以不记账。
2. 个体户全都免税,不用交税
这是一个特别普遍的误解。虽然一部分用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户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免税,但并不是所有个体户都免税。查账征收的个体户得按规定交增值税、附加税和个人所得税。
3. 个体户不需要年检
不管是个体户还是公司,都得填工商年报。不填的公司或个体工商户会被罚款。年检是保证公司和个体户合法经营的重要环节,忽略这一点可能会惹上法律麻烦。
4. 个体户可以随便改交税方式
很多个体户想从查账征收改成核定征收,好减轻税务负担。但是,一旦选了查账征收,就不能随便改交税方式了。政策规定,部分纳税人不再用定期定额征收方式,推行个体纳税人自主申报。
5. 个体户不用交税
就算是用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户,也得在月销售额超过10万元(季度超过30万元)时自己去申报。不报税会被罚款和滞纳金,严重的还可能会被拉进税务黑名单,影响信用记录。
有不少个体工商户觉得自家生意小、钱挣得少,就没必要报税了。其实这是个误区。按照规定,所有个体工商户都得自己去申报纳税。就算是那种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工商户,只要每个月的销售额超过10万元(或者季度超过30万元),也得自己去申报。
如果个体工商户不报税,那可得小心了,会有一大堆的处罚等着你。税务部门会根据你的情况来决定罚多少款,滞纳金也是个体工商户不报税的常见后果之一。一旦滞纳了,那可是会让你的财务压力越来越大,滞纳金是按天算的,拖得越久,滞纳金就越多。
个体工商户并不是不用报税,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选个合适的征税方式,然后按规矩去申报纳税。只有这样,才能合法合规地享受到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避免不必要的罚款和滞纳金。